有人说:
“一辈子很长,每天就像一个盲盒,你不知道自己会抽中什么,但是你必须要接受这个游戏规则。
然后,不管抽中的是自己期待的,还是不喜欢的,都把它当作礼物一样欣然接受。”
人生的轨迹,迂回曲折。看似低谷,也许是厚积薄发的沉淀;看似绝望,下一刻可能会柳暗花明。
与其费尽心思与命运周旋,不如学会对生活柔声细语,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麦家笔下的3句话,藏着人生的智慧。

01
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,但人们兴高采烈地活着。
很多时候,我们的愿望都是微小且纯朴,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做个大英雄,很多人只希望过好属于自己的小日子。
然而残酷地发现:看似简单,做到却很难。
生活就是别人只看结果,过程需要我们自己独撑。
我的外公,年轻的时候,独自一人背井离乡,去遥远的城市打工。
在我的印象里,外公讲起那些过往,总是带着笑容的。小时候我们只觉外公的故事精彩有趣,却不知他一人独闯他乡的艰辛。
外公经人介绍,在一家工厂里做工,工资其实不高,又十分辛苦。每每发下钱来,他自己只留一点点生活用钱,其余全都寄给远在家乡的妻儿。
后来长大成人的我,从妈妈口中知道了那些“真实故事”。我问外公为何从不跟我们讲那些事。外公摸摸我的头说:“孩子,生活哪有不辛苦的,你辛苦着才能感觉到自己正热烈地活着。”
外公的这句话,撞击进我的心里,像烙印一般刻在了我的脑子里。
是啊,人的一生,无非就是孤寂与坚定交替的瞬间,破碎与守护交织出来的一幅幅画面。
如果这一刻你正经历着难熬的时刻,请再坚持一下,低谷,换一种心态,往往是高峰的开始。
我们要学会在绝望中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,由苦而甜,由枯而燃,珍惜并深情地活着。

02
幸福是养自己的心,不是养人家的眼。
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刻意追赶生命的刻度:读书要985、工作要铁饭碗、28岁前结婚生子、30岁以后应该有车有房……
然而现实中,能够精准达成这些“人生规划”的人,少而又少。
很多时候,我们活得很累,每天疲惫地囿于工作和家庭之间,并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人生蓝图。而是为了在别人眼中“符合规划”,成为别人口中的“成功人士”。
可偏偏,在这样的追逐中,迎接我们的不是顺利通关的打卡声,而是奔跑的过程中扑面而来的落差感。
幸福是养自己的心,而不是养别人的眼。
只有内心清明,清楚自己站的地方,才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。
不要想太多,不与他人比较,不与生活较劲。美好的人生,从来不需要追寻,顺其自然就会有答案。
因为,好起来的从来是生活本身,而是我们自己。

03
人生无处可逃,只有握手言和。
人到了一个阶段,总会有一种被扼住咽喉的无力感,把原本该对这个世界的从容与相信变成了小心翼翼的守护与抗衡。
好像电影情节里必须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桥段,才不算对每一张票价的辜负。
的确,生活总是充满了太多的无能为力:猝不及防的意外、渐行渐远的友情、生老病死的无助,都在强行的教会我们生命的无常。
也许在命运降临的那一刻,旁观者会觉得你能够轻松面对,在他们看来,你所面临的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。可当我们身临其境时,却很难说出鼓励的话语。
其实,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,在难过、沮丧的时候,或许最先想到的是逃避。
可现实的人生,从来不是通过逃避就能迈过去的,有些难过和痛苦,他人并无法与你分担。
只有学会与生活握手言和,平心静气地与自己相处,你就会发现,熬着熬着就过去了,回头望去,你已经走过一条很长很长的道路。
所以,坚强一些,乐观一点,就像擅长跑马拉松的人,合理地安排跑步的速度,从容不迫,才能厚积薄发。
麦家在《人生海海》中写道:“人活一世,总要经历很多事,有些事情像空气,随风飘散,不留痕迹;有些事情像水印子,留得了一时留不久;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,刻上去了,消不失的。”
人生丰富多彩,其实就在于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,有困难时也会有美好降临,所以不管你的当下处于什么样的状态,都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,兴高采烈地生活,让幸福只属于自己的内心,不再与生活较劲,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