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,基金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,可能很多人已经在自己的支付宝里购买过基金产品。其实基金是个很广泛的概念,为某个特定目的筹集并有专人管理的一笔资金都可称为基金。今天,我们就来讲讲基金行业的一些基本知识。
基金业在国内的发展
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庞大,涉及到银行、保险、证券、基金、信托、期货等行业机构。公募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,也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。从1992年起,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已栉风沐雨,蓬勃发展了20年。
大体来讲,中国公募基金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:早期探索阶段(1992-1996年)、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(1997- 2000年)、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(2001-2011年)、 高速发展阶段(2012-2022年)。
中国公募基金在近十年间总规模增超9倍,产品数量增超10,000只,投资者数量增加了17倍。其中,截至 2021 年底开放式基金总规模为3.47万亿美元,继续全球第四位的排名。
公募基金其实和我们的生活很近。如果打开购买基金产品的App, 比如支付宝,银行理财,天天基金等,我们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基金类型,比如股票类、债券类、混合类、指数基金、货币基金等等。
有的人可能会疑问,我们平时能买的到的这些基金都是公募基金吗?它是由谁来运作的?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怎样的区别?
公募vs私募
其实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最大的差别已经体现在他们的名称里。
所谓“公”和“私”,主要是募集对象的不同,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售的基金,这些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。公募基金是向非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。
此外,这两种基金对于信息披露的程度也不同,私募基金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低,具有更强的保密性;而公募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,对利润分配,运行限制等方面也有严格的行业规范。
在业绩报酬方面,公募基金一般只收取固定的管理费用,而私募基金除了固定的管理费用外,还收取业绩报酬费。
此外,在投资门槛上,公募基金一般1000元起投,也可能百元起投,但是私募基金的门槛就更高,一般至少100万起投,追加最低的认购资金至少为10万元起。
总体而言,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有千秋,它们的健康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基金行业的工作机会
基金行业的工作岗位以及如何进入基金公司工作?
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虽然在以上所谈到的各个方面有很多不同,但是内部架构却有很高的相似性。一般来说,一家完整的基金公司主要有投研、销售支持以及产品、风控、法务等三大类职位,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中后台。
投研类岗位就是进行投资和研究的职位,也是基金公司的核心岗位。毕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唯有投资业绩是王道,只有投资做出好的业绩才是核心KPI。
一般的毕业生入行通常是从研究部、交易部开始,根据公司对人才需求的不同,研究内容包括行业和个股、宏观策略、信用分析等等;交易员主要负责股票和债券交易。
作为基金公司的核心岗位,研究员的竞争也是格外之“卷”。一般的基金公司虽然明面上没有过多的要求,但实际上对毕业生的学历背景、实习经验等都非常看重。很多公司在行业研究方面也倾向于要有相关学术背景的研究员,甚至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的研究会青睐学理工科出身的同学。
研究员的职业路径比较明晰,成长轨迹一般是研究员->基金经理助理->基金经理->投资总监。
投研类岗位也有“买方”和“卖方”的区别,虽然因为所服务的客户不同,工作内容上会有一定的差异,但是对于核心能力的要求却有很高的重合性。建议同学们如果未来想要进入行业研究领域,可以提早做准备,培养自己对市场的关注度与敏感度,多积累一些实习经验。
另外对财务和投资的理解也非常重要,比如CFA一级的内容就涵盖了许多投研需要的基础知识。有条件的同学,可以通过自己投资的方式积累一些实操经验,这对于投研类岗位的面试过程会有很大帮助。
除研究员外,基金公司还有很多其他中后台岗位。
比如产品部,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基金产品的设计,需要对基金发行和监管政策有一定的理解。
法务和风控部门,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运作合法合规以及风险管理的控制。运营和IT部门,主要是负责对基金资产的管理,比如基金会计,IT系统维系,基金净值测算等等。
基金公司还有销售岗位,根据主要的销售方向分为机构业务、渠道零售以及电商业务。
机构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各类大型金融机构,如银行、保险、券商等。渠道零售就是通过银行、券商、第三方理财机构等渠道把基金零售给散户。
总体来讲,中后台岗位进入门槛小于投研类岗位,对毕业生学历和学术上的要求也略低。